切换导航
首页
活动概况
新闻中心
通知公告
网上展览馆
精彩活动
交流反馈
参赛入口
首页
>
网上展览馆
>
发明
>
第五届
《“忘不了”裤子拉链》
来源:
发布时间:2007-12-29
浏览次数:864
铜奖
作品名称:《"忘不了"裤子拉链》
延边 张泽馨
作品说明
《"忘不了"裤子拉链》发明作品介绍 1、选题的发现 经常看到有的大人在上完厕所后,只系上皮带、裤子拉链忘记拉上就匆匆出门了,别人看了又不好直说,非常尴尬,而自己却浑然不知。我就想发明一种新颖的裤子拉链,让使用的人不会忘记拉上它,就不再会出现这种尴尬现象了。 2、设计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经过调查,我发现之所以会忘记拉上拉链,是因为他们习惯先扣好纽扣紧接着就系好皮带,觉得已经完成了,自然就忘了拉上拉链了。问题就出在先扣好纽扣,如果把裤子拉链设计成不拉上拉链就扣不起来纽扣的话,就不会忘记拉拉链了。 3、本项目的发明点或创新部分 把纽扣与拉链头用一块布条连成一体,同时上、下,"方便"时先解开纽扣、再拉下拉链,"方便"后先拉上拉链才能继续扣好纽扣。布条与拉链头是用环形钢丝圈连接,方便更换,布条另一端的纽扣是两个,背靠背订在一起,我把它叫做"双面纽扣",前面一个纽扣扣裤腰的上面的纽扣孔,后面的一个纽扣扣裤腰的下面的纽扣孔(如上传图片二)。 4、制作过程 用剪刀剪下原来订在裤腰一端的纽扣,再在原来订纽扣处横着用剪刀开了一个口子,大小与裤腰另一端的纽扣孔差不多;用尖嘴钳把拉链头上的用来拉拉链的"小拉手"拧断;剪下6厘米,套在从钥匙扣上取下的小钢丝环上,把布条对折,沿双层布条边缘缝线;然后把两颗纽扣"背靠背"夹住布条的另一端,用针线把两颗纽扣订在布条上;把钢丝环旋转着安装到裤子拉链头的背上,新颖的"忘不了"裤子拉链做成了(如上传图片一)。 由于把双面纽扣与拉链头用一块布条连成一体,能同时上、下拉动,"方便"时先解开纽扣、再拉下拉链,"方便"后先拉上拉链才能继续扣好纽扣。布条与拉链头是用环形钢丝圈连接,方便更换,布条另一端的纽扣是两个,背靠背订在一起,前面一个纽扣扣裤腰的上面的纽扣孔,后面的一个纽扣扣裤腰的下面的纽扣孔。 这种设计立即得到了爸爸的肯定,因为他常常就有这样的尴尬事;同时妈妈也喜欢了这个发明,因为女裤一般不系皮带,如果只扣上纽扣,有时拉链头自己会滑下来,有了这种设计的拉链后,拉链头也不会自己滑下来了,就不会也出现这种尴尬现象了。
发明小故事
经常看到有的大人在上完厕所后,只系上皮带、裤子拉链忘记拉上就匆匆出门了,别人看了又不好直说,非常尴尬,而自己却浑然不知。我就想发明一种新颖的裤子拉链,让使用的人不会忘记拉上它,就不再会出现这种尴尬现象了。经过调查,我发现之所以会忘记拉上拉链,是因为他们习惯先扣好纽扣紧接着就系好皮带,觉得已经完成了,自然就忘了拉拉链了。问题就出在先扣好钮扣,如果设计成不拉上拉链就扣不起来纽扣的话,就不会忘记拉拉链了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我先后设计了两种解决方案: 方案一:如果把纽扣焊接在拉链头上,把裤腰上的纽扣去掉,原处开一个纽扣洞,纽扣随拉链头同时上下滑动,拉上拉链头,才能把裤腰两头的纽扣洞扣在同一个纽扣上,这样必须拉上拉链头,才能扣好裤腰,就忘不了拉拉链了。 方案二:如果把裤腰上的纽扣去掉,原处开一个纽扣洞,使用双面纽扣,即纽扣是两个,背靠背订在一起,前面一个纽扣扣裤腰的上面的纽扣孔,后面的一个纽扣扣裤腰的下面的纽扣孔。与拉链头改用一块布条连成一体,同时上、下,"方便"时先解开双面纽扣、再拉下拉链,"方便"后先拉上拉链才能用双面纽扣继续扣好裤腰。布条与拉链头是用环形钢丝圈连接,方便更换,布条另一端的。 在老师的建议下,考虑到制约方案一的困难较难解决,我决定选择方案二进行探索。 首先,我向爸爸妈妈说明我的创意,得到了爸爸的一条旧西装短裤带到学校来做我的试验品。在老师的陪同下,从少年宫对门的裁缝铺里要了一段宽约7毫米的黑色布条、一颗白色纽扣、一段结实的"牛仔布线"(裁缝叔叔说这种线很结实)。 开始动手了,我先用剪刀剪下原来订在裤腰一端的纽扣,放在一边被用,再在原来订纽扣处横着用剪刀开了一个口子,大小与裤腰另一端的纽扣孔差不多;由于我力气小,老师帮我用尖嘴钳把拉链头上的用来拉拉链的"小拉手"拧断;经测量拉链头到纽扣孔的距离大约3厘米,为了牢固,我们从找来的布条上剪下6厘米,套在从钥匙扣上取下的小钢丝环上,把布条对折,沿双层布条边缘缝线;然后把两颗纽扣"背靠背"夹住布条的另一端,用针线把两颗纽扣订在布条上;把钢丝环旋转着安装到裤子拉链头的背上,新颖的"忘不了"裤子拉链做成了。我迫不及待的往上拉双面纽扣,准备把纽扣分别扣进裤腰上的两个孔内,可是怎么弄也只能扣上一边的裤腰孔,原来两只纽扣订得太紧了,间距太小,只够一层布的空间。 没办法,只好把纽扣剪下来,重新订,这次线就不能收得太紧了。经过改革后,一条装有"忘不了"裤子拉链的裤子终于试验成功了。
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组委会版权所有